疍民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password
icon
疍民,也称为连家船民,早期文献也称他们为 游艇子 、白水郎、蜒等,是生活于中国在岭南 广府 内河、东南沿海港湾、 福建 闽江 中下游及 福州 沿海一带水上的疍民,传统上他们终生漂泊于水上,以船为家,以 闽东语 福州话 为母语,但又有别于当地的 福州族群 ,有许多独特的习俗,是个相对独立的族群。

起源

疍民起源有多种看法。福州疍民对自身起源的说法就纷繁不一,比如:认为远古时天上掉扫帚,自认是被
汉武帝灭国的闽越人后代;宣称祖先是5世纪东晋时期反抗晋朝失败而逃亡海上的卢循军队残部;或者追宗到9世纪王审知入闽时被夺去田地、驱入水中的福建原住民;或自称14世纪元朝灭亡后为避汉人报复而下水的蒙古人后裔;还有归源流至14世纪的元末明初兵败下水的陈友谅余部等等。部分疍民的族谱甚至指祖籍于山西。而许多古代志书都认为疍民是秦汉时期亡国于西汉的闽越人后裔,即“蛇种”,而所谓色目人后裔的说法皆为疍民的附会之词。

主流观点

现今学术界较主流的观点认为疍民主要源于古代的百越,像罗香林傅衣凌等人就认为,疍民乃是居水的越人遗民,与畲同源。而福州疍民就源于百越中的闽越。福州疍民与福建其他疍民,以及与广东乃至华南沿海及浙江的疍民有着同源的关系,一些福州沿海的疍民是来自南下的浙江疍民。历史上部分福州疍民迁入浙江和江苏,而还有部分则又由浙江回迁福州。

转化过程

随着福州疍民与陆地汉人的长期接触交流,到了明代,他们已经逐渐被汉化,开始转而使用闽东语。18世纪的雍正年间起,开始有少量福州疍民上岸定居,这些人被称为歇家,民国废止对疍民的不平等政策后,上岸的疍民渐多,新中国成立以后,更大规模安排疍民上岸。1950年代初,东南各省的疍民曾一度被作为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但在1955年的民族识别调查后,中共中央认为疍民由于长期已融入于汉族,因而认定为汉族的一部分。

现状

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政府陆续安排福州疍民上岸居住,在闽江沿岸和沿海一带兴建了许多疍民聚居村落,并进行教育普及工作。譬如福州仓山区闽江南岸的疍民就被编入仓山区水上渔业大队,1979年政府还拨款建了一座渔民新村,自1990年代以来,其中许多户都自建了砖木房; [2]而罗源县政府为沿海疍民兴建了鉴江镇海上村碧里乡先锋村松山镇乘风村三座陆上村庄。1990年代,福州市政府加大了对闽江流域连家船的整治,并同居住在连家船上的福州疍民签订“退出连家船”的协议。 [3]1991年底,福州市政府称帮助最后一批108户疍民已迁居岸上,2003年又宣布仓山区上渡尤溪洲最后一批47户167人的疍民上岸。1998年起,福建省政府也将福州疍民上岸定居列入“造福工程”计划,甚至组织画家卖画筹集公益款。 [4]目前福州市区水面上的连家船几乎绝迹,同时期福州周边县市的疍民也大多上岸居住。福州疍民的生活水平教育质量等相比过去得到很大改善,而且摆脱了过去绝大部分为文盲的状况。
目前闽江上的福州疍民很多都从事渔业、水上运输、挖沙等职业,并获得政府一定的经济扶持,不少疍民的船只由小木帆船升级为带动力的大木帆船,甚至数百吨的钢船。有报道称,现代仍居住于闽江上的福州疍民所产生的生活垃圾污染了闽江水质,这也是福州市政府要求疍民上岸的原因之一,其中一些疍民被福州市政府雇佣为内河保洁员,负责清理福州内河上的垃圾。 [5]
另一方面,福州疍民的传统文化面临严重的威胁,像渔歌这样的疍民的传统曲艺形式开始萎缩和濒临困境,现时,福州疍民渔歌已被列入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
尊者了本际细细的红线
Loading...
目录
文章列表
科幻小说
玩梗
好句分享
怪奇故事
冷知识
好文
SCP